第65章 宫中密谈_靖难攻略
笔趣阁 > 靖难攻略 > 第65章 宫中密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5章 宫中密谈

  “卫所制度有个好处,那就是可以实现对收复之地的最快实际占领!”

  书房里,朱高煦说了卫所制的许多弊端,但他并不是说卫所制没有一点可取之处。

  面对徐辉祖的不耐烦,他说出了卫所制最大的好处。

  这些天他已经见到了太多被编入卫所,并且举村移民云南的场景。

  朱高煦承认,这样的举动对于被迁移的百姓来说,这无异于家破人亡。

  可站在时代背景下,正是朱元璋的这番举动,才能让云南这个东南亚水塔牢牢把控在汉人手中。

 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永乐年间,朱棣在东北设置了大量的汉人卫所,并且收编少数民族建立卫所来开拓东北。

  如果不是后来朱瞻基觉得没有必要,将汉人卫所撤回,那即便奴儿干都司被裁撤,接受其职权的辽东都司崩溃,汉人也最少能占领沈阳到吉林这一带的广袤平原。

  将关内汉人编为军户,然后派遣他们前往偏远地区,赐予其大量田地,这是一个汉人王朝能迅速控制偏远地区的最快手段。

  尽管这对百姓来说有些残忍,但以朱高煦现在的身份,他再也不能单纯的站在百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。

  站在时代背景下,他必须使用卫所制,哪怕这样做会让许多百姓经历几年的贫苦。

  朱高煦的立场发生了转变,而看着他说出这番话的徐辉祖也不免有些惊讶。

  当着他的面,徐辉祖反问道:“既然要创造募兵制,那保留卫所制只会徒增大量支出。”

  “这些支出是值得的……”朱高煦摇摇头:

  “募兵开拓疆土,卫所移民戍边。”

  “如此只需三代,当地的卫所就能变成一个个县城,卫所之下的千户所、百户所就能变成一个个集镇和村落。”

  “具体的,小子脑中已经有了个大概,只是还没有想好。”

  “恐怕只有到了北方,更近距离的了解卫所制度,才能做出合适的修改。”

  或许是担心朱元璋通过徐辉祖了解自己的想法,朱高煦并没有说出自己早就计划好的制度。

  他担心朱元璋会把他留在南京,即便傅友德已经说过朱元璋留不住他太久。

  “这的想法倒是不错……”徐辉祖眼神复杂的看着朱高煦,只觉得对他的那股陌生感越来越重。

  “咚…咚…咚……”

  忽的,暮鼓作响,徐辉祖也做好了离开的打算。

  “早点休息吧”说完这句话,徐辉祖转身走出了书房。

  不过在走出主屋之前,他却突然停住了脚步,转身走回书房,对朱高煦伸出了手:

  “将你的百户令牌交出来吧,我等会让人把你的甲胄收走,也免得你跑一趟了。”

  “是……”朱高煦默然从怀中拿出百户令牌,徐辉祖接过后也走出了书房及主屋。

  待他走出院门,不多时便有两个兵卒走进来对朱高煦作揖,随后当着他的面,将那套他保养了一个月的甲胄给搬走了。

  除了甲胄,被一并收走的还有兵器。

  中间朱高煦没有说什么,只是静静看着他们抱着自己的甲胄走出院子,直到他们关上了院门,朱高煦才起身向着后院走去。

  好在当他来到后院时,赤驩正低着头吃马槽里的豆子。

  朱高煦见状松了一口气,同时走上前去摸了摸赤驩:“还好你还在。”

  “唏律律……”

  “咚…咚…咚……”

  朱高煦抚摸赤驩唏嘘时,徐辉祖并没有回魏国公府,而是骑马来到了紫禁城的东华门,并在经过一番检查后进入了紫禁城的外廷。

  不多时,他来到了武英宫门,并在殿前豹韬卫的通传下进入了宫门,来到了武英殿内。

  这个时候暮鼓已经快要结束,而徐辉祖也在进殿五拜三叩后,起身将自己与朱高煦的对话全盘而出。

  他担心朱高煦的意图会被暗中的人察觉上奏,既然如此,倒还不如他自己和皇帝说清楚,免得旁人添油加醋来陷害他和朱高煦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89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8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